校长张凤武在四届一次教代会暨第四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 时间:2018-07-03 点击数:

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加快建设内涵充实、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在绥化学院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暨第四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张凤武

20181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行政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三届教代会的五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五年来,我们强化顶层设计,丰富了办学治校的理念方略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载物、经世致用”的校训,提出了“建设内涵充实、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凝练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强化了“精师范、强应用”“一院一品、一专一特”的发展方略。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总体定位,“对接产业、集群发展、塑造品牌”的学科专业定位,“厚基础、强应用、养德性、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立足绥化、服务龙江、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确立了以“三项重大任务”和“四个较大突破”为主线的“十三五”重点目标任务,强化了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顶层设计。

开展“十三五”建设两年来,“三项重大任务”稳步推进,着力推动转型发展,深化了内涵建设;大力推进审核评估,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倾全校之力提升特殊教育办学特色,打造了新的办学增长点。“四个较大突破”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招收了留学生,建设了“双创”基地,实现了开放共享,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着力内涵建设,凸显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突出了教学中心地位。领导班子主要精力聚焦教学,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2017年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学工作7次。确保教学经费占学校收入的13%以上,且逐年增长,中央支持地方和高教强省经费全部用于教学。机关、教辅和后勤部门牢固树立了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服务教学理念,自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工作。召开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了未来三年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二是深化了评估整改。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在整改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开启审核评估新征程,制定了工作方案、工作指引和责任分解,启动了自评报告撰写和支撑材料准备工作,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和试卷专项督导检查,召开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5次,专题研究整改措施。三是加强了学科建设。建设校级重点学科6个,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制定硕士学位立项单位建设规划。四是强化了专业建设。深化教师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增设地方需求专业10个,专业数量达到41个,继续申报教育康复专业,校级重点专业增加到8个。制订了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整合与重构课程150余门,设置企业课程41门。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年、产教融合促进年活动,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展“课程建设年”活动,评选11门优质示范课程,评选教学优质奖、青年教师教学奖、教学新秀奖等66人次,优秀教学成果奖24项。五是规范了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教师教学规范,形成了良好的教风。采取形成性、终结性等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建立主考教师、教研室、院系主管领导三级课程考核审核机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的意见》,明确校、院两级考风建设管理职责,考风明显好转。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专业实验室达到30个。推进实习就业基地一体化建设,新增校内外实习基地80余个,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七是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倡导“动”式教学理念,评选优秀教学改革创新团队5个,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57项,结题33项。八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进展。投入220万元,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云平台和实训室。设置7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师77人次。学生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奖109项,获省厅级学科竞赛奖286项,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40项、省厅级项目120项。九是强化了教学质量监控。健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估标准,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全员教学质量评估,参评教师年均460余人,强化教学评价结果在教学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应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校院两级督导每年结对指导青年教师70余名。举办专业建设汇报会,接受省专业评估3项,开展校内专业评估33个。开展院系教学管理水平评估、实践教学环节专项评估,推动了二级学院管理水平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了服务地方的素质能力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一是科研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完善科研奖励制度,激发了教师科研积极性,共立项919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5项,实现了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省部级项目141项,纵向项目经费355万元,学校匹配经费344万元,2017年横向科研项目12项,到账经费46万余元。二是应用研究成为科研主体。积极引导科研转型,应用型科研项目占50%以上。高水平学术成果472篇,科研成果数量质量显著提升。三是学术氛围愈加浓厚。举办学术讲座200余场,举办省第五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10余次,开阔了师生学术视野。选派教师参加交流培训700余人次,增进了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获批省学术交流基地2个,成为哈外唯一拥有两个学术交流基地的高校。学报坚持质量立刊、特色强刊,影响力排序上升了40位。四是对接地方需求更加紧密。开展“新农村建设服务年”,设立90余项社会服务工程项目,联合市科技局三次对接企业需求150余项,发布成果200多项。五是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获授权专利307项,科技成果转化16项,产业化4项,仅2017年就签订合作意向29项,协议7项。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切实发挥了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六是打造寒地黑土研究平台。重建了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完成研究成果40项。七是深化了校地合作研究。连续十年被绥化市评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全员育人,形成了“五个关爱”文化品牌

学校紧紧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一是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强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一学一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通过主题团活、重大节庆日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入学、离校两个关键期,开展校风学风教育、法规法纪教育、爱国爱校教育、责任使命教育;通过“学工之声”微信平台、智慧校园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推送校园新闻、榜样人物,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年学生争当“六有”大学生。二是贯彻“以生为本、为生尽责”工作理念,提高了服务育人水平。通过网络宣传与现场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每年参加高考咨询会30多场,发放宣传材料万余份。听障生招生宣传遍及20多个省区、近百所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质量逐年提高,2017年录取分数均高于各省划定分数线,最多达111分,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升,今年达96.5%。通过设立班主任、寝室导师,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通过寝室文化建设和服务改进,提升学生生活舒适度;通过周到的“奖、助、勤、贷、补”服务,确保所有学子不因经济困难缀学,五年来,发放各类奖助补6200多万元,为学生办理助学贷款4400万元,惠及学生5.8万人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使学生充满对生活、学习和就业的乐观心态;通过强化就业服务,开发就业市场,学生就业率2016年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获评全省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省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三是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提升了管理育人实效性。每年选派辅导员参加省内外岗位培训,举办三期学工人员校本培训,进行一次辅导员年度述职考核,连续三年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工作流程再造,规范了大学生管理;通过落实“四色学籍学业预警”机制,家校互动,增强了学生自我警示意识;通过开展学风建设年,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实行“两早一晚”作息制度,推行互助小组、兴趣小组学习模式;通过文明养成教育,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寝和十佳学习标兵评选活动,鼓励学生争做德才兼备文明大学生;通过严肃处理违规违纪学生,促使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净化学习环境。四是强化实践育人,巩固了关爱型校园文化成果。深入推进“五个关爱”实践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内涵。五年来,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千余次,累计参与学生4万多人,绥化大地深深烙下我校大学生的足迹,学校对地方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唱响“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主旋律,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热情高涨。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215名,参加顶岗支教学生381名。学校获评全省优秀志愿服务贡献单位,《大学生情感实践教育》入选教育部德育成果文库,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获评团中央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奖,学校三次荣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五年来,我们着眼合作共享,实施了开放办学的发展战略

学校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放共享迈出崭新步伐。一是国际交流实现新突破。学校与境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选派学生赴日本、俄罗斯等高校交流学习74人次。聘请外籍教师42人次,选派干部教师出国学习交流24人次。招收两期俄罗斯留学生41人,实现了国际教育的突破。二是校地合作开创新模式。学校与绥化市政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成为绥化市“都城地”战略发展的崭新名片。积极参与属地文化建设,共建音乐角、诗歌音乐会、广场冰雕等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兰西、绥棱、庆安等开展校县共建,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明显。与市食药监局共建食药检测中心,获批2个市级工程中心。三是校企合作打开新局面。学校与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公司、青岛武晓集团、黑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公司等企业深入洽谈、签订合作协议,与龙凤玉米和昊天玉米公司确定实习岗位204个、企业用人计划近50个,合作科研、协同育人、实习就业一体化等事项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四是校际合作书写新篇章。学校与闽南师范大学、嘉兴学院、通化师范学院、黄淮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数十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连续参加两届全国革命老区高校联席会,先后与许昌学院等省内外高校签署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加大与绥化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力度,补充我校条件短板。

——五年来,我们优化教师队伍,迈出了人才强校的坚实步伐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一是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坚持稳定与攀升并举,引进专任教师92人,其他系列经过考核转为教师11人。现有专任教师495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17人,占比83.7%二是加大职称评审力度。评选高级职称100人,中级职称97人,优化了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出台了专业技术职务聘后管理办法,完善了职称导向机制。三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育力度。鼓励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认定双师型教师89人,初步认定企业兼职双师20人,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是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出台了《高学历教师培养管理规定》,引导教师提高学历。组织岗前培训、访问学者、课程进修等教师1150余人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表彰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74名。五是干部人事改革不断深化。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提职处级干部41人,从高级职称优秀教师中直接选拔院长、副院长13人。全面实行岗位设置改革,实施了首轮聘任。

——五年来,我们打造特教品牌,彰显了特殊教育的办学特色

学校强化特色办学意识,培育特殊教育特色品牌。一是创办了残疾人高等教育。入选国家特教学校建设二期规划,获得了残疾人高等教育单考单招权,建设了电子商务、环境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听障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听障生176人。二是发展了特殊教育重点学科。选派教师33人次前往美国、日本、泰国、台湾进修学习,聘请4名俄罗斯特教专家为特聘教授,邀请20余位国内知名特教专家来校交流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三是改善了特殊教育设施条件。2.4万平方米的特殊教育综合楼及学生公寓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有特殊教育基础实验室、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康复中心,设施条件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四是彰显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成功举办中俄高等特殊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研讨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被确定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特殊教育研究与服务基地,成为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五年来,我们优化办学环境,夯实了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

学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办学保障能力。一是办学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新建了体育馆、特教综合楼和学生公寓,修建了塑胶跑道体育场和标准化网球场。供热供水并入市政管网,服务保障能力增强。建设了南北校区过街天桥。加强校内维修改造,完成了西大门、第六学生公寓屋面和广场、校园路面维修等40余项工程,校园环路基本形成。新增树木400余棵,花卉50余万株,校园美化绿化成果显著。引资600万元完成智慧校园一期工程,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新建应急指挥中心,提高了安全处置能力。推进以人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开通中国知网、超星等10个数据库,电子图书达59万册。二是软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进专项巡视整改,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合理编制财务预算,按内控规范强化支付管理,适时监管经济活动,杜绝“小金库”。完善网上财务查询系统,优化了报销流程。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开展工程预决算审计385项、财务收支和专项资金审计6项。加强资产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严格验收程序,完成了采购项目468项,新增固定资产24849(),固定资产总值增加1.88亿元,严格规范出租出借行为,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按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学校团学改革。三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通过教代会、提案、校务公开等形式,保障了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开展暖心工程,工会发放会员福利,走访慰问优秀教师,积极帮扶困难职工。举办老年大学,让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建设学府幼儿园、绘本阅览室,为职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入园和学习环境。组织教职工赴兴凯湖、五大连池疗休养。每年安排职工体检,缴纳职工医疗保险2300余万元,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1160万元,将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从7%提高到12%,先后3次大幅上调工资,全校职工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教职工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攀升。

五年来,学校本科专业从36个增长到41个,增长了13.8%;在校生从10983人增长到11422人,增长了4%;残疾高等教育学生人数从3人增长到176人,增长了58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从282人增长到430人,增长了52.5%;副高级职称教师从127人增长到167人,增长了31.5%;正高级职称教师从47人增长到65人,增长了38.3%;高水平论文从74篇上升到113篇,增长了53%就业率从77.92%增长到80.45%,提高2.53个百分点;纸质图书从87.2万册增长到98.3万册,增长12.7%;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从5505万元增长到了1.09亿元,增长近1倍。学校通过了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举行了六十周年校庆,获得国家残疾人高等教育项目及本科单独招生考试权,荣获了五一劳动奖状。

2017年,学校教育事业进入新时代,续写“十三五”新篇章。这一年,学校深化内涵发展,开展“产教融合促进年”“课程建设年”建设,形成六大学科专业集群,完善了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这一年,学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顺利完成20162017两年职称评聘,增加高级职称68人,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一年,学校拓展开放合作,与绥化市政府、佳木斯大学、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迎来了历史上首批外国留学生,开放办学再上新台阶。这一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办全省高校辅导员岗位培训班,获批省“易班”建设首批试点高校,荣获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二等奖,学校获得省学生资助工作典型单位、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志愿服务西部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省前列。这一年,学校砥砺科技创新,完成了34项社会服务工程项目,获批省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学术交流基地,成功召开寒地黑土生态·经济·文化价值与“都城地”发展战略学术交流会,学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一年,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作风整顿,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为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这些成就是学校五年来办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浓墨重彩的壮丽画卷,是铿锵有力的激昂乐章,闪耀着绥化学院人不畏艰辛的执著和顽强,体现出学院人勇往直前的斗志和雄心,将永远镌刻于校史之中。借此机会,向在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全校师生员工,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学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干部职工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实践教学水平仍需提高,有工程背景、行业企业背景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偏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需要进一步增强。三是精细化管理意识缺乏,管理服务水平和效能亟待提高。四是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校舍面积、校园网络、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还不能充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五是文化引领作用不强,文化景观和载体建设水平不高,我校的大学文化内涵仍需凝练和丰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深入思考,通过改革发展,不断加以解决。

二、四届教代会总体思路和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

四届教代会工作总体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及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和学校“十三五”规划。以学校二次党代会和四届一次教代会精神为指引,深入总结转型发展经验,坚持市场需求办学导向,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三项重大任务、四个较大突破”为主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科研导向,提升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突出教师办学主体地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提升特殊教育特色;加大条件保障力度,满足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需求;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新突破。

2018年学校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为主线,以迎接审核评估为重点,以落实巡视整改为驱动,以建校6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为重要载体,弘扬办学精神,深化内涵建设,扩大开放共享,谋求特色发展,全面推进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1.增强办学治校本领。全校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学校改革实践的全过程,切实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努力在新时代展示新作为。要进一步深化对内涵式发展的认识,夯基础、补短板、提质量、强特色,带动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2.推进发展规划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行动纲领,要建立协作配合的有效机制,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全体教职工要持续聚焦“三项重大任务”“四个较大突破”,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推动工作层层落小、落细、落实。党政机关各部门要务实应对、精准施策,敢于直面矛盾,善于破解难题,以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各院系要按规划任务,逐项推进,落到实处。

3.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要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一要增强校园文化自信。以“五个关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既体现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学校校风和育人特色。要深入挖掘“五个关爱”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软实力。二要构建文化建设大格局。要树立人人都是文化建设主体的意识,建立全校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格局。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心职工身心健康,实施暖心工程,帮扶特殊困难职工。要开展校领导为博士毕业教师送鲜花、工会为职工生日送祝福等慰问活动,提升教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要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工作,形成敬老、爱老、为老、助老的校园氛围。三要放大文化育人功效。要以建校65周年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景观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校园主色调和建筑物命名活动等多种载体,强化校园符号文化,打造美丽校园环境;做好先进典型宣传,营造浓郁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完成评建工作任务,确保审核评估顺利通过

距离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仅有8个月时间,全校上下要严格按照审核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评建工作任务。

1.按时完成材料准备。一是撰写自评报告。要吃透审核评估要素要点,明确自评应回答什么、表述什么。要充分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做到语句凝练、表述精确、体例优美、支撑有力。二是准备专家案头材料。这是专家认识学校的第一手材料,包括合格评估整改报告、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和分析报告等,所有材料要做到详实、准确。三是准备好试卷、论文等抽查材料。专家一般要抽查1600份左右论文、2000份左右试卷。各教学单位要进一步对自查和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材料齐全、规范。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专家考察的必须项。近几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年”等活动,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但该环节仍然是制约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大瓶颈。教学管理部门要牵头,以院系为主体,在基地质量与数量、使用效果、教师指导能力等方面加强建设。今年再新建实习基地20个左右,扩大绥化市及周边实习基地数量。规范实习管理,强化实习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听课、看课是专家进校考察的重要内容,每一位教师的课程均在抽查之列。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做好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个人的课堂水平就代表着学校的教学水平。2013年合格评估时,一位专家听了吴春生老师的课,课堂效果很好,评价很高,结果其他专家也都去听吴老师的课,这就产生了正效应,给专家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4.加强网络环境建设。专家进校前通过学校网站、院系网页来考察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全校各单位要切实做好部门网站的管理与维护,及时进行更新。二级学院网站要突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科研、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名师校友等,为社会及师生提供详实准确的资料,体现学校建设发展成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做好日常管理维护,保障网络正常平稳运行。宣传统战部要做好指导和检查,不断提升网络服务教育教学的水平。

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内容庞杂,还有各类座谈会、深度访谈、见面会、反馈会、各种随机考察等,都要有方案、预案、台账,各项工作要有具体部门和专人负责并明确完成时间,所有的工作要做到精细化管理,每一位师生都要强化工作执行,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确保审核评估顺利通过。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学科专业集群建设。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重点,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实现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集群对接。启动食品化工、电气信息、农业水利、经济管理、传媒艺术、教师教育等专业集群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协同共建,发挥重点学科的研究示范作用。加强教育类和工程类学科建设,大力实施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方案。

2.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注重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开展“翻转课堂”试点,推进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运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展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分层次渐进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启动集约型课程群建设,形成专业——课程群——课程三层架构,实现课程群的交叉服务功能。

3.着力加强教学建设。深化课程内涵建设,评选特色企业课程,打造优质示范课程,建设校本网络课程。继续实施“三三制”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建设工程。完善以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实践、职业技能、毕业设计等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等协同育人模式。开展以提升教学能力为目标的教师校本培训,组织开展校院两级教学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奖评选等活动,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的热情。

4.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汇编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文件执行。健全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工作层级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规范实验室管理,完成2017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鼓励教师申报实验室开放项目,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加强继续教育管理。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课堂教学、创新实践、项目训练、企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大学生双创项目管理,形成分层分类资助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业导师库。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为学生双创提供政策宣传、项目和成果展示等服务。

6.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展全员教学质量评估,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试卷、论文等专项督导。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研究和人才培养实践。认真做好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加强对教学各环节常态监测,完成年度教学质量报告。

(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1.努力提升科研项目层次。有针对性地举办教师科研培训、讲座,引导高职称教师争取国家级省级项目和成果奖励,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寒地黑土经济专项研究。部分项目向35岁以下青年教师倾斜,鼓励博士学位教师申报“杰出青年基金”。整合校级科研项目,规范科研经费的预算、使用和管理。加强学报建设,提高影响力。

2.打造寒地黑土研究特色。按照建设新型智库要求,依托学术交流基地,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需求,积极开展寒地黑土保护与投入补偿机制、寒地黑土土壤生态标准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打造家居特色小镇和土壤农药残留治理等课题研究,为省市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3.积极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举办讲座30场以上,积极承办第二届寒地黑土学术研讨会。支持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研讨会。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依托高层次研究项目设立虚拟研究机构,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深入实施社会服务工程。立足绥化“都城地”发展战略,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拓展横向课题领域,与地方和企业在秸秆综合利用、新材料研制、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方面实现协同研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5.大力推进成果转化。与市科技局、市经济开发区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搞好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攻关,促进项目落地。

6.切实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引导教师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营造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开设网络平台知识产权选修课程,提升知识产权申报、保护与管理水平。

(五)加强学生服务管理,不断提高全员育人水平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养成教育,落实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以“易班”建设和“学工之声”微信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网络引领和发声能力。开展省三好学生、道德模范人物、优秀毕业生等先优典型的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探索将助学贷款、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等纳入学生诚信档案管理。

2.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工作理念,规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程序。深入开展学风状况大调研,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家校联系机制和学生约谈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和学业指导。完善学生突发和重大事件的应急和预警机制建设,确保学生安全稳定。推动心理健康咨询、团体辅导经常化、全员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六进”公寓活动,营造安全、文明、整洁、温馨的公寓环境。推进精准、阳光助学,开拓更多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自立自强。

3.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构建“大学工”工作格局,加强辅导员培训、开设“润物讲堂”、探索辅导员“午餐会”、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开展辅导员论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班主任和寝室导师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做好兼职辅导员选聘、管理、考核工作。优化学生工作流程,推进学生服务体系改革创新。

4.全面做好招生工作。综合分析录取率、报到率和就业率,科学论证、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实施多形式、多渠道的招生宣传策略,增强招生宣传的针对性。实行阳光招生录取,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提升听障生生源质量,强化“单招单考”的规范管理,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5.完善学生就业体系。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专项就业计划。大力开拓就业市场,深入挖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创造的就业机会。健全就业精准指导和服务机制,建立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加大特殊群体毕业生帮扶力度,加强听障生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状况监测和反馈机制,制作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力争一次就业率在80%以上并逐年提高。

6.做好校友服务工作。完善校友组织架构,做好校友值年返校服务和建校65周年系列活动,凝聚校友力量,助力学校发展。

(六)把握巡视整改契机,推进内部管理精细化

1.推行精细化管理。上次巡视整改后,我们积极整改“管理缺失问题突出”,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但还没有达到普遍科学化的程度,这次让我们再次聚焦政治巡视反映出的管理问题,推行精细化管理,从精细化整改和迎评精细化做起,提升经营学校的水平,实现学校管理效能最大化和最优化。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可以开展精细化管理培训及实践指导。要建立健全部门和管理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要科学制定涵盖部门管理服务全过程、全方位的流程规范和技术标准,细化目标、量化责任,使精细管理成为目标明确、责任具体、能进行量化考核和责任追溯的过程,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工作局面。要改进作风、教风和校风,强化每个教职工的精细化理念,提升教职员工履职尽责能力。

2.优化人事管理。科学合理制定用人计划,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力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完善导师制,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重点院校研修学习,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历提升。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方案,认真评聘。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发挥先优教师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3.完善财务管理。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年度财务预算,确保教学经费占学校收入的13%以上。坚持项目化管理,合理调配使用资金,确保重点投入和基本运转。做好预算执行二级绩效评价工作,完善财务查询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资产管理。加强资产信息化建设,完善大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扎实做好国有资产入账、清查、处置工作,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工作。及时做好仪器设备维修,保证教学、科研、办公有效运行。做好采购和新建工程招标工作,提高采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5.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学校财务运行情况审计,做好三公经费、科研经费、专项资金、伙食财务等专项审计监督。严把工程预决算审计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强化制度执行,规范权力运行。

6.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深化校地合作,落实市校共建框架协议。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开展校际互访交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共建。加强留学生和海外学生教育管理,探索建设海外实习基地。做好外籍教师聘任工作。

(七)加强校园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加强基建维修管理。推进第十一学生公寓项目,完成过街天桥建设,确保按期交付使用。进行汇文楼、图书馆、教学主楼、机关办公楼、美术楼等楼宇屋顶维修,教学主楼、音乐楼、汇文楼、外语楼、学生公寓等楼宇室内粉刷,做好明德路路面改造。建设北校区消防水池。

2.加强后勤管理服务。开展学生四公寓、实验楼、第三餐厅、电气实验室供暖改造,改善室内供热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增设南校区餐厅特色窗口,满足师生多样化就餐需求。出台教工餐厅补贴管理办法,规范平抑物价基金使用。

3.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智慧校园二期规划设计、三大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做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开展网站集约化建设,将主网站、门户网站、各部门院系网站纳入网站群系统,提高网络服务能力。

4.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推进智慧图书馆三期工程,实现全馆还书一站式服务和业务导航。探索馆际资源信息共享,扩充信息资源访问渠道。提高图书采购的专业符合度,实现百万册纸制图书馆藏。推进学科机构知识库建设,推进特殊教育、校地合作项目等专题库建设。加强档案管理,推进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

5.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大安全教育力度,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组织防暴、消防培训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做好防火设施维修和防火安全检查,更换汇文楼电梯、重点部位高清摄像头,建设消防水池泵房,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加强校园车辆停放管理,保障校内道路交通安全。推进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治理,协调市政建设东门外过街天桥。加强校医院监管,开展职工年度体检,加强传染病防控,防止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开启新篇章!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昂扬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图强、破浪前行,为加快建设内涵充实、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2018 Reserved. 绥化学院工会